新华网西宁9月17日电(记者 张龙)9月14日至15日,由青海民族大学、中国心理学会认知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科技中心教育神经科学实验室、《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协办,青海民族大学科研处、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共同承办的“高原脑科学与教育发展学术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促进学科交叉、关注高原儿童”为核心理念,聚焦“跨学科交叉助力高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高原医学、体育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50位专家学者。
论坛开幕式上,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黄世和表示,召开此次论坛并成立青海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是学校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科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服务高原高质量发展、落实“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在致辞中提出高原脑科学研究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具有独特价值,跨学科融合是破解高原脑科学与教育难题的关键路径。本届论坛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罗跃嘉在致辞中对青海民族大学鼎力支持本次论坛表达了感谢,期望论坛交流打破学科边界,推动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实现高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原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开幕式上,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黄世和为学校柔性聘任的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罗跃嘉教授颁发聘书,青海民族大学校长赵海兴教授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教授,共同为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原脑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论坛交流分为主旨报告和专场报告两个阶段。来自心理学、神经科学、高原医学等学科的6位权威专家,围绕高原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社会融合、脑缺氧防护等关键议题展开主旨报告。分论坛设置“医学、运动与脑科学”“心理、教育与脑科学”“期刊作者见面”三个专场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西藏大学等十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带来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交流研讨。
“此次论坛达成三大成果,一是汇聚了多学科智慧,明确了高原脑科学与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二是产出了一批针对性研究成果,为实践提供科学支撑;三是搭建了长期交流合作平台,为后续协同创新奠定基础。”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虎英说。